肉眼鉴定和田籽料的学习心得

初中三年级 发布于 2011-10-20 21:19:26 回帖: 38 | 评论: 0 | 查看: -

市面上的假籽越来越多了,有的时候假的看多了,就认为是真的了
所以找了一篇前辈辨别籽料的经验心得,供大家参考

肉眼鉴定和田籽料可从以下几点如手:

一。看其形:

籽料是河水冲积物,不断地冲蚀搬运使它经历了棱角(山料),次棱角,次圆(水料)到浑圆状,这也是名字的由来,由于经过长期磨蚀,这种浑圆的曲度非常自然,若有棱角或因此影响浑园弧度转换的话,则可初判是磨光料。这是因为磨光料因磨蚀时间短,磨蚀环境与籽料不同而留下的只是“短促”的痕迹,甚至表面尚留刻痕,尤其是在不易磨蚀的边侧常留杂乱的线迹。

二。观其色:

和田玉有着“精光内酝”的美,我承认籽料放置一段时间,盘磨前后的光泽是有差异的,但其显示的是表皮“均匀”的柔光,且不同视角是一致的。而磨光料要么在不易磨的地方出现光泽差异,要么被磨成“贼光”。

如果分析原因,我的理解:籽料的光泽是磨蚀和内在氧化长期作用的结果,而磨光料只经过短暂的磨蚀其表面没经历之后的氧化,也即没经时间“消光”的过程。联想玉器的打磨就好理解啦。

三。盯印痕:
(1)“汗毛孔”:是分布在籽料表面类似人皮肤汗毛的小孔,它是内质氧化铁氧化的通道,其孔内扁平,坑型自然,坑内光泽低于坑外(仍在继续氧化的原因),直观好似“鸡蛋皮”。若以喷沙模仿则坑布均匀;以点陀做假则坑内和坑壁都有机器磨蚀的光亮。

记着:“汗毛孔”是鉴定籽料的重要因素之一。

(2)“磕碰坑”:是籽料在水中搬运过程中挤碰的产物。其坑形凹凸不一,但非常自然,且坑内有光泽,其亮度往往好于其它部位(那是它在搬运磨蚀时,更能得大颗粒间夹细颗粒“打磨”的原因)。再者其与坑围过度自然,若有人为痕迹,则为磨光料。

(3)裂纹:和田玉的纤维交织结构在搬运磕碰时,留在籽料表面的多呈弧形向一侧倾斜,人们俗称“指甲”纹。

直视其裂口深处一侧呈不规则的散开形(或像扫把)。加上籽料色皮,似“水草”像迹。

四。查皮色:

虽说好籽无皮,那是好籽质细虽持续氧化,但经不断的磨蚀---搬运不易留存氧化皮层的原因。大部分籽料皮色也是鉴定籽料的特征之一,籽料皮色自然,当转动角度时,皮色与外围边界一体,光泽一致。若在其皮色表面具有不同氧化期的色阶差异以及色点(有老师称其“菊花钉”)分布,则是籽料无异。

五。润手感:

籽料往往因汗毛孔的原因,手感虽也光滑,但有粒状粘稠的感觉;而磨光料上手过于圆滑,似有那不住的感觉。

以上鉴定特征是和田玉籽料源于成因所固有的特征,象人的面孔一样具有排外性。先总结一点,还得多接触并不断学习才能“熟识”。

网站温馨提示:
  • 1. 用户在珠宝大家坛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珠宝大家坛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珠宝大家坛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2. 关于侵权:请阅读使用协议中的侵权举报条款,此为官方的侵权投诉唯一渠道,其他渠道视为无效申请。该服务为免费,大家坛拒绝任何性质的有偿删帖,不会和任何公关公司合作。
    3. 本站为珠宝网站,请各位坛友不要在本站谈论政治和社会性话题,更不能攻击政府,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务必遵守。
回帖
1楼
初中三年级


科普贴,学习了

2楼
小学五年级

学习了。

3楼
违规用户

学习。

4楼
幼儿园大班

不错的帖子,支持楼主,希望继续完善

10楼
小学四年级 北南

学习,谢谢!

12楼
高中三年级

好帖,必须顶,呵呵

13楼
高中三年级

好贴!很有用...

14楼
大学一年级

好帖受用了

15楼
托儿所

多看这类帖子必长见识

17楼
幼儿园中班

总结的很好,慢慢学习,一下消化不了。

19楼
初中一年级

真不错

20楼
幼儿园小班

好帖,留着慢慢消化。

21楼
小学二年级

好贴,学习

24楼
小学二年级

好贴

25楼
幼儿园大班

科普贴,学习

26楼
高中二年级 小白

学习了

27楼
小学六年级

还是得结合实践啊

28楼
小学三年级

好贴,学习!

29楼
初中一年级

学习了,谢谢

30楼
初中一年级 GIC珠宝鉴定师

拜读拜读了一个